世界上任何一種宗教、學術、事業,凡是能夠弘傳久遠的,決不是一個創辦人之功,而是須要有後人繼續下去,才能發揚光大。
而能夠令聖弟子們,發大菩提心,而得到福德的,只有在「資糧道」修行的聖弟子,才能遭逢佛法的救度。
要得到智慧,須從「資糧道」立下根基。
要得到道德,須從「資糧道」立定基礎。
要得到菩提,須從「資糧道」立定起點。
要得到菩薩,須從「資糧道」立定無我。
佛法的教義,龍樹菩薩分為四項。
一﹑ 如何做人。
二﹑ 如何行善。
三﹑ 如何處世。
四﹑ 第一義諦。
佛法的重點又是︰
「菩提心。」
「出離心。」
「中觀正見」。
於是,我創辦「盧勝彥佈施基金會」就是爲了「做人」、「行善」、「處世」,為了聖弟子發「菩提心」,這是大乘佛教的基本。
我期盼,衆人護持「盧勝彥佈施基金會」,讓其本固枝榮,源遠流長。
「盧勝彥佈施基金會」讓佛弟子有行善福德之功,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,這才是我人生的最大的意義了。
我奉勸眾生︰
諸惡莫作。
衆善奉行。
自淨其意。
是諸佛教。
其中的「衆善奉行」,就是護持根本上師所創辦的︰「盧勝彥佈施基金會」。
有人問我︰「盧勝彥三字何義?」
我答︰「真佛。」(佛性)
有人問我︰「佈施何義?」
我答︰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(菩提心)
有人問我︰「基金會何義?」
我答︰「衆生福德。」(廻向衆生成佛)
(盧師尊提示︰盧勝彥佈施基金會,表面上是入世法,是拯救衆生,是濟貧救困,是救災救難。但,最終的,仍然是出世法的第ㄧ義諦也)
永明潛禪師法嗣,杭州,千光王寺,瓖省禪師。上堂說︰「佛法無事,昔之日月,今之日月。昔日風雨,今日風雨。昔日上座,今日上座。舉亦了,說亦了,一切現成了,珍重。」
我提示︰
昔日有佛,今日有佛。
昔日佈施,今日佈施。
昔日行善,今日行善。
昔日護持,今日護持。
護持什麼?「盧勝彥佈施基金會」也!
[1] saṃbhāra-mārga (Skt.). The ‘path of accumulation’, the first of the five paths to Buddhahood (see pañca-mārga) in which one gathers the requisite accumulation of merit and awareness (puṇya-jñāna-saṃbhāra). DAMIEN KEOWN. “saṃbhāra-mārga.” A Dictionary of Buddhism. 2004.Encyclopedia.com. 7 Feb. 2011 <http://www.encyclopedia.com>.
*****
Translated by Cheng Yew Chung
Edited by Jason Yu & Fo-Ching Lu